传说中由姜文执导的微电影《看球记》,在网上热播,三天点击量高达1000万 制图/周建文 |
《筷子兄弟》、《一触即发》、《66号公路》、《看球记》……短短一年多时间,微电影忽然从“草根阶层”登上大雅之堂,就连张艺谋、姜文等大导演也纷纷投身其中。
目前,不管草根阶层还是电影界专业人士,都对微电影跃跃欲试;各大网站则正为抢夺微电影资源而划分地盘,暗中较劲。
微电影已经搭上了“特快号”,呈风靡之势。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本报进行了调查采访。
微电影片长
网络传播篇幅很短
微电影,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篇幅很短的电影,长度一般在30秒至5分钟之间。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去年风靡一时的《老男孩》就长达42分钟,但这基本已是微电影的极限,再长一点就变成电影了。
除了篇幅,微电影与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以影院为主要播出渠道,而是以网络为平台,靠网站以及博客、微博等私人媒体传播。
微电影成本
成本极低趋于零
如果不算人力成本,微电影的成本可以无限降低,甚至趋于零。
记者通过观看大量的微电影发现,不少作品的成本可以趋于零,比如张艺谋参演的微电影《致国产电影》,简单地说只是一个媒体记者的采访而已:让几个人给国产电影提点儿意见,张艺谋是其中的一个,并且只说了一句台词:“我就是拍国产电影的。”韩庚参演的《跳,还是不跳》,也只是让韩庚在一个露天平台上秀了一段舞技,成本可想而知。
当然,也有极个别投资较大的,比如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据说投资过千万。
微电影植入
易插广告愿者上钩
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等片,曾因植入广告过多而受到观众和媒体指责;这种情况对于微电影来说根本不会存在,因为它篇幅较短,极易插播广告。
比如目前正在网上热播的《看球记》,在片头就直接说明:拍摄器材由某相机品牌提供,在片尾又打出该相机品牌的广告词:“××,感动常在!”首尾都贴有广告,意图非常明显。而潘长江主演的《难题》,则是变相为某款游戏做广告:办公室内,某款游戏的开发人员遇到了一个技术问题,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方案,潘长江饰演的送水工随口一句话,让问题迎刃而解。
更有甚者,整个微电影本身就是一则广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和莫文蔚主演的《66号公路》,实际上就是某汽车品牌的宣传片,只不过加入了一些剧情而已。而本月初,宜昌市政府还投资推出了一部微电影《“相约山楂树”——纯爱之城宜昌》,以电影《山楂树之恋》为主线,被当成是宜昌市的新名片。
即便如此,这些微电影也不会因为“广告过多”而遭受批评,因为它被放到网上免费观看,愿者上钩。也正因为如此,微电影目前已经成为各企业厂家和广告商家的宠儿。
微电影传播
千万点击轻松赢得
各企业厂家和广告商家之所以宠爱微电影,是因为它可以轻松赢得千万点击量,引起巨大关注。
目前正在网上热播的《看球记》,由于传言为姜文执导,前三天的点击量高达1000万。如果是电影,等于它前三天有1000万观众,按中国电影目前的平均票价35元计算,票房高达3.5亿元。三天3.5亿,不管是《阿凡达》还是《让子弹飞》,都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成绩。
史玉柱的巨人网络公司,也曾拍过一个微电影《玩大的》,轻松赢得了千万点击量。“找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一看开头就能勾起大家的兴趣,片尾结束出现公司的广告。业内管这种模式叫植入式短片。”巨人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宣传方式在国外很流行,近年来也颇受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喜爱,“其好处是推广成本低,几乎不花广告费用,但完全可以达到广告的效果,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故事的创意。”
微电影口碑
业内看好大腕参与
资深网络媒体策划人、微电影原创者蔡璐表示,其实说白了,微电影就是网络视频,只不过在制作上更专业一些,而且更需要创意。
正因为是网络视频,微电影最初是出于草根阶层的玩票,渐渐地越玩越大,受到厂家和广告厂商的注意,电影界的明星大腕也纷纷参与进来。截至目前,张艺谋、冯小刚、姜文、姜武、吴彦祖、莫文蔚、陈小春、韩庚等业界大腕都与微电影发生过直接关系。
蔡璐坦言:“现在只要你有好的创意,有很多明星都愿意参与进来。拍一个微电影耽误不了他们多长时间——有时候甚至只要几分钟就够了,但可以形成巨大的宣传效应。”
主演了微电影《大阴谋》的演员姜武则表示,微电影投资成本降低,对年轻导演来说是个好机会,“微电影在题材、类型上更自由,给年轻导演一个实习的过程,同时也能挖掘一批好编剧,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微电影挺好。”
一手推出了微电影《闺蜜》的李冰冰则认为,除了广告效应,微电影也有它的艺术性:“微电影是浓缩了细节的电影——这些细节完全可以到电影中展开,更考验创作者的功底。”
微电影趋势
抢夺资源创意制胜
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各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纷纷陷入了微电影争夺战中,希望能借此划分地盘,最大程度地抢夺资源。
执导过《剩男突围记》等多部微电影的导演胡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说:“现在只要你有好的创意,做出来的作品比较成熟,各网站绝对是抢着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门户网站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了这一现状:“现在倒不是说做微电影的利润有多高,主要还是在划分地盘,就像这些年的视频网站和网络版权一样,刚开始大家都没怎么在意,最后资源最丰富的成为王者。”
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胡扬说:“等他们抢夺地盘完毕,就会开始拼内容,到时候就是靠好的创意制胜,广告性质过浓的微电影不会成为主流。”
文/记者喻德术
相关热词搜索:
. . 5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