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娱乐讯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联手艺恩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正在热映的许鞍华最新力作《明月几时有》以83.6的高分成为2017年内单片满意度冠军。同时调查还显示,在2015年至今的21部剧情片调查中,《明月几时有》也仅次于《老炮儿》(86.4分)排名第二。
收获观众满意度的同时,业内的专家学者对于《明月几时有》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导师,著名导演田壮壮称本片是“完美的教学案例”,有意纳入授课内容中。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发表微博文章时也称赞“许鞍华导演给香江抗日英雄,也给香港电影人找回了尊严”。
不过,也有不少观众在看片后产生了不解与困惑,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多集中于平淡、线索散,无高潮等。面对这些疑问,导演许鞍华近日给出了她的回答。
Q:许多人认为《明月几时有》是一部命题作文,它从一开始就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献礼大片吗?
许鞍华:一开始并不是,拍到一半时,博纳于冬说想七月一日上映,我觉得没有问题。我认为在七月一日上映也是对的,因为电影是讲述香港这个地方的人投入抗战,帮香港这个地方做很多事,有代表性。我拍戏的时候,不是想着要死sell。我很少主题先行,主题先行我就不知道该怎么拍了。
Q:为什么抗战年代的电影要取《明月几时有》这么诗意的片名?
许鞍华:片名是编剧何冀平取的,她认为“明月几时有”就是问什么时候会和平。我觉得总比“血战东江”之类的好吧!
Q: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文艺片导演,这次是要转型拍动作片吗?
许鞍华:年轻人的想法为什么要那么套路呢?觉得这个导演是拍这种就不能拍那种。其实很自然,我觉得一个导演不能总拍一个题材,有时候你总拍文艺片也会觉得闷。
Q:这部戏看起来跟想象中很不一样?
许鞍华:因为我不是想把它拍得很悲壮,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普通百姓并不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悲壮。
Q:《明月几时有》可以说是一部“非典型”抗战片了,为什么拍得这么家常?
许鞍华:其实讲东江游击队,很多东西都可以拍成动作大片。我和编剧中间看过大概200多个故事,里面有一个刘黑仔率队搭救美国伞兵中尉并护送他安全离开香港的故事,其实这都可以变成游击队生死救援的跨国大片。可是现在这个故事更吸引我,无论大的历史是如何,我想讲的是日常的民间生活。片中这些普通人从各行各业中来,默默做了这些事,又回到各行各业中去,他们压根不认为自己是英雄,我觉得这简直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Q:有人觉得这部戏像是一部武侠片?
许鞍华:我感觉《明月几时有》的调子是有一点像武打片,功夫片。片中的角色都是普通百姓,做了那么多事也没什么英雄感,他们帮助人不需要回报,也不会觉得自己很伟大,不计得失,守望相助,我觉得这真的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赞赏的侠义精神。
许鞍华:我看了他的照片就觉得他非常适合李锦荣。其实李锦荣这个角色,因为要在不同的身份之间转换,所以是需要有点留白的,比如他在进入宪兵队之后,除了要表现得比较稳之外,还要再多一点轻佻,他得像一个花花公子,然后又很暧昧。我想让观众看到这个角色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这很有难度,但是霍建华做到了,我觉得他演起来非常自然。
Q:让所有主演穿越回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是不是很有难度?
许鞍华:他们其实就当成现在这个年代直接去演,如果有些话和动作是那个时代的人绝对不会做的,那他们就不做,可是如果两个时代都符合,就照做。
Q:方兰到底爱李锦荣还是刘黑仔?
许鞍华:我觉得她和李锦荣肯定有感情,可是他们后来吵架,甚至开始的时候她还以为李锦荣是坏人。与刘黑仔的感情就是没有刻意描述,就是让他们共患难又要分开这种。我虽然觉得描述有点不够,但这是好处,因为如果表现得很明白,就不用说清楚他们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因为抗战的时候国难当头,你也只能这个样子,不能说因为分开感觉很难过,你必须要分开,所以这是在那个时代的一种特殊感情。
Q:拍《明月几时有》是要有什么教育意义吗?
许鞍华:我觉得我们拍电影,做文学,只是作为一个媒体,要尽量客观,保留批判性。尽量准确反映出来,让观众自己去找答案,而不是告诉观众怎么去做,我最反对的是告诉别人怎么做。这十年来我接受访问时,有人说“讲几句话,教一下年轻人吧”,我简直要发火,我说:“你们不要这样问可以吗,我不一定奉旨要去教训人的,不是年纪大,就要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