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娱乐原创出品的东方卫视国庆特别节目《唱响中华》将于10月1日、3日、6日,每晚22:45亮相荧屏,届时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国友人将登台,用歌声唱出对中国的爱,及对它的由衷祝福。这档原创音乐文化类节目还请来歌手沙宝亮、袁娅维、黄舒骏,和东方卫视主持人曹可凡、陈蓉一起组成“唱响观察团”,他们将与观众一起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献礼人唱出他们的“中国情缘”。每期节目中,最受现场观众欢迎的献礼人还会和观察团中歌手代表一起唱响中文金曲,为中国喝彩。
作为东方卫视“中华系列”的全新拓展,《唱响中华》将聚焦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节目中的献礼人国籍不同,生活经历也各有不同,他们选择演唱的歌曲,既有《康定情歌》、《一剪梅》、《橄榄树》等几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国民金曲,也有《青春修炼手册》、《卷珠帘》、《成都》等时下颇受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歌,风格多样,时代跨度大,献礼人们通过这些多元化的音乐表达,抒发了同一份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对于中国的热爱。
因热爱而留下,他们为“第二故乡”歌唱
《唱响中华》节目中,外国友人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生活了许多年,有的却只有几周,但他们都因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而选择留下来。俄罗斯姑娘爱玲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八九年,现在的她已然是个中国通,关于北京的老字号,她知道的不比从小生活在北京的沙宝亮少。嗓音清澈的她用一首《芦花》打动了现场观众。乌克兰的马克西姆在家乡遭遇战乱后,来到中国继续追寻自己的音乐梦,通过一首《橄榄树》,他在中文歌里寄托了自己的乡愁。随着对中国生活、文化的了解越深入,他们选择留在中国的决心也越坚定,中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海外友人的“第二故乡”。
因热爱而传播,他们是新一代文化使者
在《唱响中华》的舞台上,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展示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在中国的学习经历,也让他们变成中华文化的“自来水”,以强烈的热情,自觉承担起了增进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的使命。
来自俄罗斯的娜塔莉正在西安读书,她以一首《但愿人长久》表达了对中国诗词的喜爱。能背上百首古诗词的她,梦想成为一位翻译诗词的俄语翻译家,将诗词的韵律美呈现给更多人。而来自赤道几内亚的贝拉勇则感动于中国对其祖国的援建,这份感恩激励他到上海求学,如今他在中国就业,为两国的行业沟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传统文化的输出,到现代技术、产业的交流,中国对海外的文化传播已经日趋多元化,而这些因热爱而到中国求学的留学生们,也成了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一代使者。
因热爱而回归,他们用音乐寻找文化之根
来到《唱响中华》为祖国庆生的,还有不少海外华裔。林宜龙是来自印尼的第五代华裔,据他介绍,他的家人至今还保留着中国化的生活方式,也坚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家中一代代传下去。热爱中国电影的他,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并希望以后可以回中国发展。
混血少女杨锡州则通过中文歌寻找自己的文化认同,一首《绒花》在她的演绎下产生了跨越时代的魅力,令观察团为之动容。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在《唱响中华》的舞台上分享自己的寻根故事,现场观察团和观众的热情互动,也让他们感受到回家一般的温暖。
在三期节目中,《唱响中华》设置了“我爱你,中国”“美丽中国走起来”和“我和我的祖国”三个主题,以多维度、大视角反映不同经历、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友人对中国共同的爱,呈现中国日趋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东方卫视中心独立制作人、《唱响中华》总导演翟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节目,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由点到面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来诠释中国梦的深刻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