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鉴中国》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原技术领军人物李默芳现场讲述
从排队挤着打公用电话到腰间别着BP机,从皮包揣着大哥大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通信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中国通信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曾为通信领域技术领军人物之一的李默芳,又将带来怎样的奋斗故事?短短几十年间,我们的网络是如何从无到有,从“窄带”到“宽带”?从基础通信到万物互联,传统城市如何变身智慧城市?本周六晚21:10,深圳卫视经典对比照分享节目《图鉴中国》,几位时光分享人和见证人,将带着他们珍藏的对比照,和我们一起感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通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没有中国移动的发展,人家怎么知道获奖的这个人是我呢?”
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默芳,是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研究与建设的技术领军人物之一。本期《图鉴中国》“通信改变生活”中,她将作为时光分享人和我们分享中国通信的飞跃历程。
从见字如面,到无限畅聊,中国通信行业完成了奔跑式的发展。改革开放前老百姓有急事一般都是发电报,按字收费,惜字如金。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们还需要排队打公共电话,当时中国的自动电话普及率还不到0.38%,平均每200人才有一部电话。当年大哥大出现时,价格相当于当时城市里一套70平米的房子,但是购买场面却比当今抢购苹果手机还疯狂。而现在我国手机的普及率超过了100%,很多人拥有不止一部手机。中国的通信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又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通信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中国通信人的不懈努力,本期时光分享人李默芳就是其中代表。在2001年,她获得了世界电信组织杰出贡献奖,是其中唯一的亚洲人,但当主持人在节目中提及这个奖项时,她却说:“这个奖是给中国移动通信人的,没有中国移动的发展,人家怎么会知道获奖的这个人是我呢?”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信行业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李默芳在现场为我们讲述了中国通信发展背后中国通信人的奋斗与钻研,辛酸与喜悦。中国地貌多元,手机的信号稳定性在不同的地区也面临着不同考验。从偏远地区打移动电话要上房爬山,到大戈壁、南沙群岛等复杂地貌地区信号通畅,甚至在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第一次登上珠峰峰顶,新华社可以通过珠峰基站向全球发布首张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照片。在建立基站过程中,有哪些感动人心的故事?中国通信大跨步飞跃的背后,是怎样敢于突破常规的魄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通信人如何用芳华岁月推动时代发展?就在本周六晚21:10《图鉴中国》。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忆苦思甜,感悟中国网络如何从无到有的巨变
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水均益作为央视记者、主持人前往伊拉克,直播现场。当时他们用的还是卫星电话,打电话时,必须让电话朝向特定的卫星方向才能实现通话。有一次他们拍摄了一个三分二十多秒的爆炸画面准备传输回国,然而以当时的条件而言,传输一分钟的素材需要4个小时。这段三分多的素材传回几千公里之外的北京,足足花了十几个小时,急坏了国内等着新闻播出的同事!
但现在,在全球的100多个记者站,这个卫星传输设备,早已不被需要。中国网络通信走向自强之路,将网络质量就是生命线的执念,蔓延到世界的各个网络。2006年南极中山站科考人员已可以使用短波通话,本期《图鉴中国》时光分享人、中国移动5G研究院工程师、5G网络框架报告人孙滔还现场和中国南极中山站的站长崔鹏惠进行了视频连线!
从1996年小学生在北京电脑大楼第一次接触网络,到2016年G20峰会视频直播主会场。短短几十年间,我们的网络如何从无到有,从“窄带”到“宽带”?从3G到4G,我国在世界的通信地位有怎样的变化?5G时代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中国对于5G技术的标准提案超过总数三分之一的背后,中国通信人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本期《图鉴中国》给你答案!
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传统城市如何变身智慧城市?
大家都在说“未来已来”,“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期时光分享人、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东平,将带我们共同感受智慧城市的模样。
山东省高青县村民通过智慧医疗远程就医;智慧警务系统助力警察视频追踪办案,其实我们已身处智慧城市的便利之中。有了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强大的科学技术作支撑,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从以前的见字如面到现在的万物互联。未来城市会有哪些期待?万物互联如何改变人们生活?本期《图鉴中国》将与你共同畅想。
改革开放40年间,从通信基本靠吼、见字如面到今天如此多元的沟通方式,通信领域实现了巨大飞跃,中国通信人的努力与付出,让我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通信改变生活,本周六晚21:10,由东鹏特饮首席特约的深圳卫视《图鉴中国》,用不同对比照故事,见证中国通信事业的飞跃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