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学生到“中国人” 《图鉴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2018-12-28 18:31:07   来源:中国综艺网   

改革开放不仅让国人走出去,也让外国人走进来。从留学生到董事长,外国人在华事业如何伴着改革开放发展?从工人到精通三国语言的记者,一个外国人的儿时梦想如何在中国实现?从7名学生到2千名学生,汉语言如何走向世界?本周六晚21:10,深圳卫视经典对比照分享节目《图鉴中国》一起来看看,改革开放40年,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从穷学生到扎根中国 拉贾如何在华开创自己的事业与生活?

许多外国人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期时光分享人,来自斯里兰卡的优创(北京)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拉贾?马格斯维伦,为你讲述他来中国44年里所看到、感受到的变化。

通过一本名叫《中国画报》的杂志,拉贾对中国生成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1974年,拉贾成为了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刚下飞机他就感受到了这里与家乡的巨大差异:女生穿着分不出性别的衣服、买衣服买粮食需要各种票,有钱却不一定花得出去......这些差异让刚到异乡的他有些无所适从。

转眼到了1978年,拉贾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消息。一年后,他从沈阳回到北京,发现仅仅一年,改革开放后的北京就有了许多改变:街头出现了许多做小生意的人、衣服变得时髦起来,商品种类也变得丰富起来......看到这些喜人的变化,拉贾暗自下定决心,也要为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拉贾的事业也稳步发展:他率先注册了公司、创立了第一个化妆品品牌“小护士”,还成为了北京第一个拥有驾驶牌照的外国人……除此之外,他还娶了一个北京媳妇,成为了一个地道的“中国人”,真正地在中国扎下了根。

对他而言,他把青春都献给了中国,既是一个见证者,也是一个建设者。四十年中,他感受到的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麽?他又为什麽不愿意让别人叫他“中国通”?让这位“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生”为您在本期《图鉴中国》里揭晓答案。

从工人到主持人 罗密欧如何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改革开放四十年,让无数外国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如何从一名工人到三语主持人?来自意大利的自由媒体人罗密欧为你揭晓他在中国实现梦想的故事。

高中毕业后,罗密欧成为了一名工人,但受到歌剧演唱家的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有一个艺术家的梦。2001年,罗密欧被米兰唐人街招牌的汉字吸引,开始自学中文。2006年,罗密欧不顾父母反对,只身来到中国。

然而一个外国人在异国找工作并不容易,尝试过各种行业后,罗密欧在一家意大利餐厅打工,后来老板让他负责餐厅的宣传,因此他认识了广州的一些媒体。机缘巧合下,他受媒体邀请主持一档节目,开启了罗密欧在华事业的大门,也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

对于罗密欧而言,这些年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麽?在中国12年,经历过最温馨的一件事是什麽?答案将在本期《图鉴中国》中为您渲染。

从7名学生到2千多名学生 米斯巴如何让汉语受追捧?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走出国门,会说汉语的当地人,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急需培养的人才,随之而来,汉语老师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本期来自巴基斯坦的第一个本土汉语老师、“巴基斯坦汉语之母”米斯巴?拉希德也带来了她与中国的故事。

1977年,21岁的米斯巴一个人离开巴基斯坦来到中国。是中国的同学们给了在异乡的米斯巴温暖,让她爱上了中国,并下定决心在巴基斯坦成为一名汉语老师。

当时学校学习汉语的只有七名学生,大部分巴基斯坦人还存在“中国很穷,学习汉语没什麽用”的想法。他们不能理解汉语,也不能理解中国文化。而到了2018年,在巴基斯坦现代语言大学里,学中文的学生变成了两千多个学生,并且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米斯巴用什麽方式去吸引大学生报考中文系?又是谁让巴基斯坦大学生们理解了中国文化?中巴这条经济走廊给米斯巴和整个巴基斯坦带来哪些变化?答案尽在本期《图鉴中国》。

现代社会让我们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不仅作用在国内,更作用在全世界。无数平凡人的小梦想汇聚在一起,不仅形成“中国梦”,更形成了“世界梦”。外国人是如何见证着改革开放四十年,又是如何借着改革开放实现了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本周六晚21:10,由东鹏特饮首席特约的深圳卫视《图鉴中国》第一季最后一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用不同对比照,见证4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巨变。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期待第二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古董局中局》开播获好评 强情节搭配演技“硬实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 . 46325. 20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