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电影局了解到,截至11月25日下午5点27分左右,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已经超过2017年总票房559.11亿元,创下新纪录。截至记者发稿时,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达559.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超过60%。票房过亿元影片73部,其中国产影片39部。
占比稳定 国产影片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今年的电影市场上,中国观众对于本土优质内容的信赖和喜爱程度与日俱增。
在喜剧、爱情、战争、悬疑等传统商业类型保持市场吸引力外,以《无问西东》为代表的文艺片,以《风语咒》为代表的动画片,以《藏北密岭-重返无人区》为代表的纪录片,以《动物世界》为代表的高工业水准影片,以《我不是药神》为代表的现实题材影片等都在获得市场认可同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调动了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观影兴趣和观影热情。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新力量规模崛起,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制片人、新的技术人才逐步进入电影创作生产的主力阵容,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今年,《后来的我们》《一出好戏》《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等导演处女作都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中国观众观影口味的多元化和电影市场的丰富性得到充分彰显。
市场的良好反响不但给了创作者尝试更多题材和风格的底气,也给了各个制片方深度挖掘新鲜优质内容的理由。郭帆的《流浪地球》,宁浩《疯狂的外星人》,路阳的《刺杀小说家》,陈可辛的《李娜》,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等不用类型的电影作品,在项目前期就已经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热切期待。
截至发稿时,在全年票房过亿的影片中,国产影片为40部(2017年12月29日上映的《前任3:再见前任》收获票房19.41亿元,其中在2018年收获16.47亿元),进口影片为34部,国产和进口片票房比。总体看来,好莱坞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下滑趋势明显,国产影片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调整加速 影片质量成市场铁律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优质内容重新成为影响电影市场走势的最关键因素。第一季度全国电影市场共产出票房202.17亿元,同比增长39.82%,《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前任3:再见前任》《无问西东》等优质国产片为市场的优异表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后国庆档的10月和11月,影片质量和观众预期之间的落差也成为了市场表现不太理想的主要原因。11月7日,全国票房2954.59万元,创今年票房新低,11月9日进口片《毒液》上映,11月10日全国票房就回涨至3.61亿,票房甚至超过了10月1日国庆节当天,既体现了头部影片对于大盘的提振作用,也从反映出放映市场上优质内容的稀缺。
此外,互联网时代电影口碑的迅速扩散为市场理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影片质量成为决定市场走向的铁律,内容创作回到行业的核心位置。
个别上映前备受观众期待的影片,由于质量不尽如人意,在上映后排片和票房出现迅速下跌,而《快把我哥带走》《悲伤逆流成河》《无名之辈》等中小成本影片则纷纷在各自档期扮演“逆袭黑马”,形成了长线放映。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进行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创下多项纪录的2018年春节档满意度得分83.4分,为历史调查的春节档中的最高分,而2018年中秋·国庆档综合满意度80.6分,较2017年同期降低2.9分,下滑幅度较大。从影片来看,《反贪风暴3》、《江湖儿女》和《悲伤逆流成河》在中秋档满意度排名中居前三位。
从档期影片的票房曲线上可以看出,观众满意度高的影片往往能展现出持久的票房后劲或稳定性,而优秀的营销手段或大手笔的前提投入虽然有助于增强影片在上映初期的票房爆发力,但影片质量才是赢得观众、考验票房持久力的关键。
市场下沉 三四五线城市成新增长点
在放映端,中国电影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18年11月初,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有58148块银幕在呼唤优质放映内容,其中县级银幕数达到21427块,占比37%。随着一二线城市的饱和,三四五线城市开始接棒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新的增长点。
在整体票房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三四五线城市的票房增长依然维持在高位,近两年的票房爆款影片无一例外都获得了三四五线城市观众的喜爱与支持,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在宣传和发行上对这些新崛起的潜在票仓城市投入更多资源。
与此同时,对专线发行、分线发行等差异化发行方式的探索还在继续。截至今年11月6日,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已经拥有1630家加盟影院,覆盖2100块银幕,成功帮助9部优秀影片实现专线发行,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11月27日,影片《生活万岁》在万达院线、大地院线双线上映,这是国产电影对于分线发行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增长造成了放映端竞争严重加剧,单银幕和单座产出出现下降,市场实际承载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和市场容量的扩大实现同步。
再加上网剧、综艺、游戏、直播、短视频等在娱乐形式上的分流,以及互联网平台放映,家庭投影等在观影方式上竞争,都对传统影院观影方式形成挑战。
这对电影放映端在建设和经营思路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设方面,需要更加关注影院的布局问题,避免恶性竞争、形成均衡发展;在经营方面,需要在形成特色经营、提高上座率、提高影片容量、发挥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探索,让市场更有活力,让观众有更多选择。
法规出台 规范市场促进产业繁荣
2018年是电影市场规范加强年,电影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规范市场,优化中国电影的整体生态,实现产业的良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9月18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出《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对影院及第三方售票平台的“退改签”作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充分体现公平合理、亲民便民的原则,履行对观众的告知义务,便于观众查阅和社会监督。
11月8日,国家电影局下发《国产电影复映暂行规定》,明确了复映影片的规范、管理办法和放映规模,并对各版权相关方合法权益进行了保护。在丰富电影市场产品供给的同时,规范和完善电影复映管理,避免相关乱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