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有法律标准限制 “高嗓大爷”喊声超标
为了让矛盾双方了解国家法律中规定的噪音标准,沟通团陈旭律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进行了解读,法律规定“一类地区昼间声音最高限值55分贝,夜间最高限值45分贝”。团结湖公园及其周边小区皆属于一类地区,也就表明在公园早晨开门至晚上闭园期间,所有文体活动产生的声音皆不能超过55分贝,否则便是噪音。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解读,以及声学专家在不同日期不同时段对公园进行的声音测试结果,在场文体团队的成员皆承认了自己团队活动产生噪音的事实,并在沟通团的调解下与居民代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调解过程中,被分为“嚎叫派”的王大爷虽然承认自己的呼喊声音过大,但他依旧坚持自己有权力在公共区域呼喊的看法。为了能让王大爷了解自己喊声的穿透力,噪音测试员在居民代表王阿姨家和现场做了同步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王大爷的喊声超过了55分贝的标准,峰值上限甚至超过了100分贝。最终,在81岁的居民代表黄振德老先生一番换位思考的劝说下,王大爷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再固执己见,并做出了以后不再大喊大叫的承诺,在场的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的为王大爷的改变鼓掌。
文体团队代表因条件苛刻离席 双方签订公约树立和谐典范
在王大爷做出承诺后,双方就文体团队音箱音量限制的问题进行了商讨。主持人马丁建议应设定音箱音量和音箱尺寸的标准。合唱团刘团长表示他们会将音箱音量降到最低,同时取消乐队前方的两个话筒,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可此时居民代表提出不允许携带音箱的条件,使刘团长感觉过于苛刻,拒绝再接受调解。
在文体团队代表纷纷离席的情况下,沟通团成员石述思老师站出来对其进行挽留。石老师真诚的建议双方签订一个公约,约束文体团队的活动时间和音箱音量,既保证居民可以安静生活不受噪音影响,也能满足老年人的兴趣追求。石老师的一番真诚的发言获得了双方代表的认可,离席的文体团队代表也回到席位继续接受调解。随后,在主持人和沟通团的主导下,根据双方意愿就公约内容进行了商讨。公约在通过双方的认可后,各文体团队皆派出代表进行了签字。节目录制后第二天,团结湖公园管理处在公园的东门和西门门口张贴了“音量控制公约”,鼓励更多市民和文体团队参与到控制噪音的队伍中。
“音量控制公约”的签订使团结湖公园实现了真正团结,也标志文体团队和周边居民双方的和平共处。只有在充分理解文体团队的需求和周边居民对于生活的要求标准的前提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友好协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同时,由于此类问题属于社会问题,政府不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广场舞、合唱团等文体团队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起舞;社区也应该发挥其长效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全心全意为大妈、大爷们创造好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公共空间的意识,带着公共素养起舞唱歌,相互谅解,才会有助于社区不同群体的和谐相处。在广场舞等文体团队噪音扰民久治无果的当下,团结湖公园“音量控制公约”的签订为国内具有类似情况的地区提供了妥善解决噪音问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矛盾的产生。本周日(9月22日)21:05,届时请您继续关注,见证北京卫视《向前一步》为市民排忧解难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