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影片中恢弘的空间站、精密的太空舱、别有洞天的地下城、铁甲洪流般的运载车,呈现出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高水准。对于《流浪地球》来说,电影成功的基础是真真切切的上万件道具、接近10万平方米的实景搭建……而它的置景拍摄地正是青岛东方影都,这里或将成为中国电影工业的重要载体,助力电影产业完成升级换代的“历史性”蜕变。

《流浪地球》的出现,足以证明中国可以制作出比肩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中国电影软实力日益强大的背后,实则是一流的特效技术与置景能力做硬性支撑。随着电影热度逐渐攀升,科幻电影的幕后拍摄细节也被一一揭秘。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表示:“为呈现出宏大的太空世界,拍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硬科幻电影,我们在东方影都历经15个月的设计、绘制、规划和搭建工作,拍摄道具超过了1万件。”不仅如此,电影还使用了影视产业园8座摄影棚,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足球场,包括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等都是实景搭建。

作为电影核心视觉元素的行星发动机是在影视产业园12号摄影棚置景拍摄的,行星发动机由紧贴地面的七条支架支撑,中间位置安置转向结构,负责调整角度。
作为《流浪地球》核心场景的太空舱备受观众关注。从2018年2月22日开始设计搭建,3月12日太空舱初具规模,历时近两个月时间,影视产业园2号摄影棚中诞生了电影中精致的太空舱。
事实上,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已经建成40个世界顶级摄影棚,拥有世界最大的1万平方米摄影棚和室内外合一的水下影棚,藏马山影视外景地也将于今年建成启用,形成“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双城联动影视大格局。

比如,先后热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环太平洋2》《一出好戏》等大制作影片从这里走上荧幕;《封神三部曲》正在这里进行紧张地拍摄制作;《太空2049》《天星术》今年将陆续进驻拍摄,青岛东方影都将成为中国影视新力量的重要票仓。
大格局,小人物,青岛东方影都改写电影方向
在影视行业发展疲缓的现实环境下,影视创作者和从业者亦步亦趋,优质资源向顶级流量倾斜,催生出天价片酬、带资进组等行业怪象。青岛东方影都作为影视生产基地,致力于提高中国影视圈的整体水平与行业标准,将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着眼于小人物,群众演员成为其关注的焦点。
曾有人提出,如何真正地形成电影工业化体系,将行业规范化深化细化,一直是中国电影面临的一个挑战。《流浪地球》的选角模式便做了很好的尝试和示范。

为满足影视团队的选角专业化、精准化、垂直化需求,青岛东方影都策划推出全国群演大赛暨《群演公社》项目,汇聚全世界的优秀群演于青岛。这一举措,既能为群众演员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训练和与顶级剧组合作的资源,实现他们心驰神往的演员梦;又能通过这一平台向剧组不断输送实力派群众演员,让群演整体迈向职业化、规范化的道路。青岛东方影都将打造演员资源库和孵化基地,为剧组和群演实现双向高质高效的沟通对接。据悉,目前《群演公社》正在火热报名中,大赛过程还将录制成四期真人秀节目在山东卫视等平台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