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影院自7月下旬复工的半年时间里,有的电影意外回归,有的电影意外好看,有的“种子选手”意外遇冷,也有的影片或影人意外拿奖意外“洗白”。
这些“意外”,也让人开始思考变化之中的种种新趋势。好与不好,都是我们在今年的共同回忆。
一起来看看今年的电影圈7大意外事件↓↓
1、【“禁片”《八佰》救市成功 意外成票房爆款】
内地影院从7月下旬开始陆续复工,在没有多少新片可选择的情况下,只有一些老片重映。
如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喜剧《多力特的奇幻冒险》,范·迪塞尔主演的动作科幻电影《喋血战士》,上半年都已经在北美上映过,内地影院复工后又再登上大银幕。《寻梦环游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当幸福来敲门》《误杀》等口碑不错的老片轮番登场,以情怀再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不过,这些电影始终没能对观众形成强刺激。复工三周后,单周最高票房突破2亿,虽值得欣慰,但影市回暖节奏依然缓慢。
到底谁能成为救市大片?万万没想到是《八佰》扛下了这面大旗。在去年,《八佰》还是传说中的“404电影”——先因“技术原因”不能担任上海电影节开幕片,后又突然撤出暑期档。
沉寂一年之后,《八佰》在今年8月初突然宣布重新定档,距离8月21日的公映日期,仅剩不到20天。惊讶与惊喜一起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疑惑——从无法上映到没有宣传周期几乎“裸上”,低调神秘又自带诸多“禁忌”的《八佰》,有可能扛起救市大旗吗?
当首映礼上冯小刚含泪说出:“等《八佰》拿到达到20亿、30亿的票房,这部电影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会让世界电影人振奋。”的时候,相信大部分人都和叔一样认为他在痴人说梦。
又一个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切“不可能”的真香打脸就这样迅猛发生了。
自8月21日上映后,《八佰》连续10天单日票房破亿,到9月30日40天内每天至少有1000万进账,连续五周称霸内地票房榜。片方又一鼓作气延长密钥到10月20日,最终影片票房达到31.09亿。这个成绩不仅笑傲年内所有在国内上映的电影,更成为2020全球单片票房第一。同时也超越《我不是药神》,跻身内地影史票房榜第九。
终于有新大片来满足“饥渴”固然是助推《八佰》登顶的原因,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得归功于影片本身的质量。大场面多、视听效果有冲击感、能带来情感共鸣和震撼,都是能让普通大众支持的动力。
至于不少专业人士之前担心的“历史”和“立场”等敏感问题,观众的热情说明了这些思想层面的争议和话题,其实只是属于少数“精英阶层的焦虑”。
《八佰》不断强调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是符合主流观众审美的主旋律风格。经历了疫情的伤害,也十分需要这样的电影来唤起国民的精气神。
《八佰》之后,《金刚川》在国庆档紧急接力上马。明年还有《长津湖》……主旋律历史战争片毫无疑问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内银幕的主流,还能有谁再创造“八佰奇迹”吗?拭目以待吧。
2、【《一秒钟》质量出乎意料 意外挽回国师口碑】
张艺谋导演的《一秒钟》也是一部频繁被“技术原因”耽误面世的电影。去年因为“技术原因”临时退出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11月临上映的当周又因为“技术原因”临时撤出金鸡奖,不担任开幕片。导致两天后影片上映时不少观众都抱着“且看且珍惜”的心态。
所幸这依然是一部充满惊喜的电影。这次国师没有玩所谓高端的“美学概念”,片中的人物、故事、场景都十分简洁,表达的情怀也不复杂。西北沙漠中的三个人,因为一场电影而结缘,也因为电影胶片而改变了命运。张艺谋融入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融入一生对电影的热爱,用最朴素的方式讲了一个情感深沉的故事,同时克制地打上了时代对人影响的烙印。
影片豆瓣开分8.0,之后维持在7.8,在张艺谋近二十年的作品中口碑能排第三。评分最高的是前二是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豆瓣8.2)和2014年的《归来》(7.9)。
而比起前两者,《一秒钟》对张艺谋而言更有“挽回口碑”的意义。《金陵十三钗》有着对好莱坞的模仿与迎合,《归来》煽情有余叙事不足。
《一秒钟》更像是张艺谋的一次自我回归。故事和情感都由心而发,克制但深沉,虽“小”但“美”。在经历了中西合璧不伦不类的大烂片《长城》和又一次陷入形式主义巢臼的《影》之后,《一秒钟》让人在不抱什么期待之时,意外又看到了二十多年前站在纯粹艺术顶峰的张艺谋。
戏骨张译、范伟和“新谋女郎”刘浩存的表现,同样不让人失望。
劳模张艺谋还在拍片的路上,期待70岁的他继续创造“意外”。
3、【黄晓明让一众演技热门选手陪跑 意外成为金鸡百花双料影帝】
今年可以算名副其实的黄晓明“翻身之年”。通过《烈火英雄》一部电影,拿到了金鸡、百花两座最佳男主角奖杯。这是他继2013年的《中国合伙人》之后,再次获得金鸡百花双料影帝。
说起来,黄晓明出演两部电影的境遇也有些相似。7年前,他因为唱英文歌发音不标准而被吐槽,“闹太套”的梗挥之不去。之后坚决接演需要大量说英语的《中国合伙人》,以这种“较劲”的方式跨过心里的那道坎,也让观众了解了他的努力。
而出演《烈火英雄》之前,黄晓明也因综艺和电视剧中“油腻霸总”般的表现被嘲。接演英雄消防员,证明了他“去油”的决心,也想以此打破“黄晓明只会演总裁”的成见。
但黄晓明这次拿到双料影帝,多少是有些争议的。就演技方面来看,尽管黄晓明在《烈火英雄》足够拼搏与敬业,但给出的依然是程式化表演。观众的紧张、震撼、感动更多来自于消防员火场作业的高度危险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演员演技反而不是最大亮点。
相较于同台竞争百花奖的影帝候选人——出演《中国机长》的张涵予,《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张译,《无双》中的周润发,黄晓明的角色显然不如他们有记忆点。到了金鸡奖,这三位又压根没有被提名,于是在大鹏(《受益人》)、肖央(《误杀》)、易烊千玺(《少年的你》)等选项中,选黄晓明更符合主旋律的“官方导向”。
所以综合来看,他的双料影帝也陷入了是否“实至名归”的争议。
实际上,金鸡百花作为官方盖章认证,影片的题材和导向始终是不可忽视甚至优于演技的考量因素。
而黄晓明作为演员的实力其实并没有被完全否定,《大汉天子》《风声》等旧作反复被提及,代表着他在观众心中依然有口碑。但作为已经红了二十年的“老演员”,为什么还没有出现新的口碑代表作?是值得深思的。
希望黄晓明创造的惊喜就在不远的将来。
4、【《花木兰》内地票房口碑双扑街 意外沦为三流网大】
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大片《花木兰》,堪称今年命运最戏剧性的电影。
在年初的宣传期,北美疫情还没有大规模扩散,一系列华丽的红毯活动、密集的媒体采访,都在向观众表达这将是今年迪士尼的重点项目。国内观众对这"首位迪士尼华人公主"抱以期待,刘亦菲的粉丝们更摩拳擦掌,纷纷为自己的女神即将“飞升”好莱坞,与国内85花们拉开差距而兴奋。
而人算不如天算,北美疫情越来越严峻,原定3月27日公映的《花木兰》被迫撤档。迫于压力,迪士尼也不打算再进行没有尽头的观望,于是在9月初选择把影片放在旗下的流媒体平台Disney+上付费点播。《花木兰》就此成为“网大”,只有中国等少数疫情控制有成效的国家可以影院上映。而内地比北美流媒体滞后的映期,又让泛滥的盗版对它雪上加霜。
以“网大”来评价这部电影,也不完全是因为上映方式的改变,影片最终的品质并撑不起观众对一部“重点大片”的期待。故事低智、大场面潦草、审美奇特的服化道;一个女性主义色彩强烈的故事,却让花木兰以“遵守孝道、服务家庭”作为宗旨,几乎处处都是槽点。
回想《花木兰》从开拍到上映,一直都有很高的关注度。迪士尼曾经表达出对翻拍中国故事的极大诚意,请了历史顾问,到国内取景,也没有选择西方人固定审美中的“亚洲面孔”。但最终的效果也表明,迪士尼的功课做得还是不够用心,或者说,东方文化题材想要兼顾讨好东西方观众,是比欧美史诗难得多的事。
不知道《花木兰》之后,好莱坞对“神秘的东方题材”会不会更加慎重?不过看靠《花木兰》卖得飞起的Disney+会员和付费点播,我们的担心和质疑大概根本一文不值。
5、【“七夕”票房意外靠烂片创下纪录 成影院复工后首个“喷涌”档期】
要问今年最有突破性的档期,除了热闹的国庆档,还有一个不容被忽略的七夕档。今年七夕节内地单日票房破5亿,最终成绩5.26亿,仅比去年5.69亿的成绩略低几千万。
其中对票房贡献最大的影片,不是口碑正劲的《八佰》,也不是流量IP《荞麦疯长》,而是李鸿其、李一桐主演的爱情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这部电影在七夕当天的票房就达2.78亿,成为七夕档影史单片票房第一。
去年撑起七夕节票房的,是“国民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单日票房2.52亿,不如《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但与之相对的,是影片的烂口碑。一部烂片却创造影史纪录,这很难不让人意外。
这部电影的爆红,也有一些天时地利的作用。从2016年到2019年,七夕节都没有这样应景的爱情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情侣们的约会刚需。
再加上影片的营销非常猛,一个劲贴纯爱、浪漫等主题,营造“分手”“前任”等话题,并且花了很大力气在短视频平台营销上,积累了一大批潜在观众。赚到首日票房之后,也能吸引更多在观望的观众走进影院。
这样的“走红意外”,其实也该见怪不怪了。2018年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同样是以营销取胜的爱情片。有了这些案例,之后的复制者可能只会多不会少。比如圣诞档李鸿其主演的又一部类似套路的爱情片《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庆幸的是,这次观众不再那么好骗。
对于某些特定的档期来说,看电影更多只是一个“程序化”“功能性”需求。比如七夕、情人节就是给情侣约会营造氛围,春节就是图个合家欢。只要观众的总体消费力还在,这些按头对号的“工具人电影”,多多少少就总能赚到快钱吧。
6、【话题片《夺冠》从敏感风波到光荣转正 意外代表中国“申奥”】
每年进入10月之后,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的选送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时间相应顺延,到12月内地选送的名单才出来——陈可辛的《夺冠》,又让人“意外”了一把。
先回顾近十年被选择担负“冲奥”重任的影片↓↓其实能找到一些规律,艺术性并不是第一考量,有一定热度,内容上安全,能代表某种主流价值观才是标准。所以小妞电影《滚蛋吧!肿瘤君》也曾加入冲击奥斯卡的大军。
2021年《夺冠》
2020年《哪吒之魔童降世》
2019年《邪不压正》
2018年《战狼2》
2017年《大唐玄奘》
2016年《滚蛋吧!肿瘤君》
2015年《夜莺》
2014年《一九四二》
2013年《搜索》
2012年《金陵十三钗》
《夺冠》表达的女排精神虽然是主流价值观,但影片本身是有争议的。原定春节档上映前,也因为片中涉及的原型人物的争议,经历删减、改片名一系列审查风波。
从成片来看,《夺冠》也不是导演陈可辛的最高水准。叙事节奏偏流水账,只在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还原女排成长中的历史名场面,虽不断强调奋斗、理想等热血情绪,但最终缺少一个让观众强烈共鸣的情绪爆发点。
于是这部本来被寄予厚望、期待票房能15亿+的电影,最终只以8.4亿收场。
这样一部有争议风波、品质也不能代表2020国产电影最高的影片,为何能代表中国内地“申奥”?内地报送影片,向来也不是以获奖为最终目的,所以出现什么样的“意外”,其实也都不奇怪了。
7、【全年唯一超级英雄大片《神奇女侠1984》“意外遇冷”】
被寄予厚望后又哑火的,除了《花木兰》,还有DC超级英雄大片《神奇女侠1984》。作为2020唯一的超级英雄大片,业内外都希望这部电影能点燃贺岁档,但还没见火花就已经遇冷了。
上映10天,女侠的票房仍然没有破2亿,目前每天的单日票房还不如同样豆瓣评分6.6、且早上映一周的国产喜剧《沐浴之王》。更被同天上映的国产动作片《紧急救援》一直反压。
就影片本身来说,《神奇女侠1984》也不能简单用“过于套路、没有诚意”来评价。导演试图在娱乐性和主题深度之间找平衡,力求摆脱单一的升级打怪模式,为观众带来新鲜感。但可惜的是叙事功力不够,既让影片陷入了“圣母光环拯救一切”的童话式套路,又牺牲了太多动作场面,让娱乐性大大减少。
除了质量原因,《神奇女侠1984》的“冷”或许也又一次传递着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改变”——疫情让国内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热情,在不断降低。
纵观2020票房排行榜,只有诺兰的《信条》一部进口片挤了单片票房前十,且只排名第十位,单片内地总票房连5亿都不到。
同样遇冷的还有上周末圣诞节刚上映的皮克斯动画力作《心灵奇旅》。影片由《寻梦环游记》原班团队打造,同样讲述了一个灵魂穿越后带来的成长故事。目前豆瓣评分9.2,比9.1的《寻梦环游记》还高一点。可惜上映首日票房仅400多万,口碑发酵后周末两天有所上升,不过首周末票房也就3500万多一点。比起2017年《寻梦环游记》首周1.18亿,最终12.3亿的内地总票房,可以说难忘其项背。
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当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关上了自己的大门,“过好自己懒理他人”的心态将让“外来者”们越来越被漠视。
不知道“复联”系列如果此时上映,会是个什么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