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 10 日,由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冬奥会教育培训工作协调小组携手猿辅导在线教育、电影频道共同推出的《冬奥公益大讲堂》,继续在 " 学习冬奥 " 微信小程序上线第二集。
接班姚明担任本期冬奥课代表的青年影人李九霄,在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奖牌得主陈露、前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的带领下,感受到了滑冰这项运动的魅力。而通过与一名冰球少年的交谈,更让他解读了体育之 " 育 " 的深意。

作为一名来自凉山的彝族小伙,李九霄有着一个漂亮的彝族名字——吉克曲且。在彝语中,它代表着 " 金子在跳舞 "。
他所置身的这片冰场上,也有人正在舞蹈。经过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奖牌得主陈露的指导,冰上感觉不错的九霄,也得以稍稍一圆自己的舞者之梦。
早在 1908 年举办的第 4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花样滑冰项目就曾是奥运大家庭中的一员。作为打分类项目的它,其竞技标准并非只涉及体育层面的动作难度及完成指标,更关注着艺术层面的舞步编排及魅力表现。
伴着悠扬的乐曲,陈露在冰上翩翩起舞,魅力不减当年。据她回忆,自己当年在国际赛场引发关注的节目,其所配乐曲正是吸取中华传统乐曲元素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在世界赛场上去讲述中国故事,那些很有中国舞特色的动作、手势,都是很东方化的整体表达。"
艺无止境。" 在冰面上,你就是那个角色。" 透过陈露的冰上 " 化蝶 " 之美,李九霄体悟到了更多。

望着身边 " 嗖嗖 " 飞过的速滑队员,李九霄恍惚间回到《八佰》的拍摄现场—— " 弟子从小就跑得快,愿意一试!" 桥上飞奔的 " 刀子 ",跑出了救国于危难的英雄速度。
当然,来到冰面,纵然平地上跑得再快," 刀子 " 仍只是初学者。据前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中国滑冰协会主席李琰介绍,当前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世界纪录为中国选手武大靖创造的 39.505 秒,其速度甚至要远远快过男子 400 米赛跑纪录。
作为家喻户晓的前国家队金牌教练,李琰也为广大观众解读了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两个项目的区别。原来,这两个名称相近的项目不仅在场地、器材上明显不同,其竞争特点也有着本质区别。" 简单来说,短道速滑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速度滑冰是人与时间的竞争。"
辉煌执教履历的背后,李琰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同样精彩——早在 1988 年冬奥会上,她就曾在当时属于表演项目的短道速滑比赛中夺得冠军。而从 1992 年叶乔波带伤首夺冬奥奖牌,再到 2002 年杨扬摘得中国冬奥首金,短道速滑健儿也见证着中国在冬奥赛场从国旗升起,到国歌奏响。
力量大、肌肉发达,是我们对滑冰运动员的直观印象。但在李琰看来,令他们冲击竞技巅峰的关键,仍是内心强大的精神状态。" 能拿到奥运冠军,其实要达到一个‘超我’状态," 她对李九霄说," 他们都是把长时间训练的积累,在那一刻做到全情释放。"
" 忘我 …… 原来冰场之上,也有一个演员该学的修行。" 李九霄的感悟又加深了几分。
如冰球小将般忘我
冰面上的力与美,还体现在团体运动与青少年的参与热情之中。
一群练习冰球的少年,和一旁为他们奋力鼓劲的家长,用他们彼此相长的热情吸引到李九霄的注意。
十岁的张恺元挥舞着球棒驶入镜头,身姿矫健的他已然是球龄长达六年的冰球 " 老队员 "。如数家珍般向大家介绍着帅气装备与比赛规则,小恺元的眼中闪着星光。" 我在场上打中锋,希望大家有空多跟我一起打冰球、看冰球,一起学习冰球知识。"
看着因冰球而日渐勇敢、开朗的儿子,恺元的妈妈魏宁颇感欣慰。" 他四岁半上场的时候就各种摔,但还是慢慢坚持积累下来," 对于儿子,魏宁很是骄傲," 他现在身体强壮,很少生病,也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跟他一起打拼、成长。"
或许,这些勤勉热忱的冰球小将,也将成为明日驰骋赛场的冬奥健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