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部动画片查出1465个问题!动画分级不能再拖
2021-04-09 12:55:06   来源:中国综艺网   

今年2月,因模仿动画片情节,银川8岁小孩撑伞从楼上“飞”下,身体多处骨折;2018年7月,一名8岁女童模仿动画片里攀岩情节,不慎坠亡……部分动画内容失当,导致悲剧不断发生。4月6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动画片问题多多,暴力犯罪元素常涉及、危险模仿行为仍存在、阴暗黑化元素需要警惕。

  

  部分动画片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

  “孩子今年7岁,我发现她最近特别喜欢用‘怪声怪气’的语调说话,有时候还会露出‘诡笑’的表情。”南京市新城小学一年级家长何磊告诉记者,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迪迦奥特曼”,有些行为就是学的动画片。

  动画内容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巨大,老百姓关于动画侵害未成年人安全的投诉也越来越多。根据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中心数据发现,2020年,江苏有关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舆情共计17877条。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省消保委开展了“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项目并发布《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选取了包括《熊出没》、《小猪佩奇》、《名侦探柯南》等在内的21部市面上代表性未成年人动画片,受众群体覆盖未成年人的不同年龄段。经统计,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主要集中在用语、场景、剧情等方面。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未成年人动画片问题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暴力犯罪元素时常涉及,21部动画片里有近一半均不同程度存在暴力犯罪元素。如《迪迦奥特曼》中除奥特曼日常打怪兽情节外,还涉及到持械殴打、多人恐吓等暴力情节。二是面向低幼龄儿童的动画作品中,仍然存在危险模仿行为。例如,《小猪佩奇》中人物做出了打开飞机舱门、冲浪等危险行为。第三,21部动画片中,涉及阴暗、惊悚、悬疑等镜头达123个,性格“黑化”剧情引人深思。此外,此次调查的21部动画作品中,植入广告行为多达142次,比如《斗罗大陆》中插入的“康师傅绿茶”广告。

  

  家长呼吁监管内容、限制渠道

  “传媒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而未成年人接触最多的传媒就是动画。动画质量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未成年人保护痛点,但当下,有两个因素让该问题越来越迫切。”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川直言,一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未成年人接触各种各样的网络动画信息越来越方便,控制也越来越难。二是动画产业蓬勃发展,导致未成年人能够接触到的动画越来越多,然而“泥沙俱下”,各种有问题的动画混迹其间。

  “动画片对孩子影响太大了,能不能管管?”连云港5岁儿童家长何女士说,“有一天动画片播放内容是‘马桶饮料’,一个卡通人物拿着杯子去马桶里舀水喝。后来发现,孩子有一天舀了马桶里的水喝,心中滋味一言难尽。”

  动画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陪伴”,那么家长更偏好什么样的动画题材?

  “希望情节正面,多一些传统文化引导,少一些危险动作画面。”南京市民黄佳的儿子今年5岁,看了动画片后,孩子特别喜欢拿着抢“打打杀杀”,让黄佳有些苦恼。

  《调查报告》显示,能够传递对与错、善与恶的是非观、尊老爱幼的亲情观、正义勇敢的道德观、趣味性与时代性兼具的科学观的动画作品,获得家长的一致肯定。

  “现在网络发达,动画资源获取太方便了,百度一搜,能看的、不能看的都能看。”南京市民徐蓓夫妻都是公务员,工作繁忙,“希望对动画播放平台加强管控,限制收看的渠道和观看的时长。”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外界的一切都处于好奇状态,带有暴力色情的动画片也容易引起孩童的好奇。不少家长呼吁政府进行严格监管,尤其是对一些场景,语言,动作进行审查,避免错误的引导。

  江苏省消保委法援投诉部主任傅铮表示,对于动画领域的规范,内在应该从源头做起,对动画内容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外在发挥家长与老师功能,多加陪伴,明确告诉孩子哪种行为是恰当的,哪种行为不得体或者会影响到他人,帮助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

  

  动画分级,为未成年人筑牢“防火墙”

  目前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出版品、音像制品、电视剧和电影等方面的管理条例和审查规定。但实际上,目前的严监管只是解决了“禁”的问题,对“不适宜”的内容是直接删减。而对要“限”的内容,制度层面设计相对简单。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从两个维度探索动画分级制度,一是从受众年龄看,确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个基础标准,对成年动画内容审查适度放宽。而在未成年人领域,需要进一步划分,可以考虑与儿童受教育程度保持一致。二是从动画内容分级,如战斗类别可能含有激烈的冲突行为、出现对常识的颠覆性描写等,应进行限制级分类,在播放平台,播放时间上进行管理;对涉及科普教育、日常生活类型的进行普通级分类,在常规电视、网络等平台播放。

  “实行动画分级不能再等了!”李川表示,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对未成年人动画采取了明确的分级制度。以动漫大国日本为例,日本的动漫分级是非常具体的,分为12、15、18等不同的等级。在各个等级下又有不同要求,比如,12岁以下的动画片是“禁止准入”,有白名单制度;12、15、18等级确立了不同的观看模式,有的要求监护人陪同、有的要求监护人事先审查。

  记者注意到,探索实践“分级”的第一步已迈出,目前很多网络平台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过去近一年有50多家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青少年模式”并非强制,其效果如何一直存疑。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毛建忠建议,监管部门可以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动画片进行审查,不合适的不能在平台播放,从而倒逼动画片制作商、引进商做出改变。

  “为未成年人筑牢‘防火墙’,家庭、保护、社会的保护缺一不可,动画企业也必须要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责任,其产品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世界。”省消保委副秘书长居上说。

  对此,下一步省消保委将约谈动画相关企业,通过约谈来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并将和检察院、团省委等其他一些部门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动画领域问题得到实质性推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同时,分级还能够实现精准创作和投放,使动画产业从“大杂烩”变“精耕细作”。傅铮告诉记者,如果实现分级,动画产业链可以针对性地发展,“按需创作”将逐步变为现实,有利于激发创作激情和市场活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几十年的动漫IP持续吸粉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下一篇:最后一页

. . 60490. 19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