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自播出以来,收获了网友热议。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已息息相关,这段让人热血澎湃的互联网发展史令网友直呼“太燃啦”。自11月12日首播至今,节目已播出4集,从“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到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等,一众中关村企业领军人物的创业故事点燃今冬荧屏。作为该纪录片的制片人、总导演李丹及其团队同样受到了大众的关注。
互联网新贵掀时代大潮,勇者挑战难关站在潮头
1993年,中国接入Internet骨干网,在改革开放15年之际敞开了网络世界的大门。中关村在迈过汉卡时代、微机时代之后,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一批大洋彼岸归来的留学生和本土的先觉者掀起了这次时代的大潮。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曹国伟、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等互联网新贵们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创业大潮,随互联网时代野蛮生长。
与前人随互联网时代大潮激流勇进不同,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与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的故事则让观众看到了在挫折中愈战愈勇的精神。在《中关村—变革的力量》的最新一集中,“挑战”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主题词。面对时代的挑战,雷军先率金山软件迎难而上挑战盗版软件市场,又携小米手机横空出世,绞杀了中国山寨手机市场,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教父。胡伟武扛起了国产芯片“龙芯”的大旗,肩负着国家和师长的嘱托,克服了技术上的种种难题,将龙芯CPU深植到行业应用领域。
团队百炼金刚坚守本心
为了全面、生动地还原中关村的时代样貌,将《中关村—变革的力量》讲“活”,节目制片人、总导演李丹及她的团队投入16个月的时间,深入中关村,深入企业,前前后后采访企业20对家,拜访中关村史学专家,当事人三十多位,查阅资料,深挖推动历史发展的一手档案,系统梳理了中关村乃至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形成的历史脉络。在节目创作过程中,项目组不仅要去伪存真,留下真实有用的信息,还要去学习并试图掌握高新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讲中关村的历史讲清楚说明白,并且能翻译成电视语言转换给观众。
为了营造出更真实、生动的观看体验,增强观众代入感,这次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综合运用了棚内拍摄、实地走访、历史亲历者采访、影视化复现、插画植入、flash数据分析等先进的制作手段,综合表现内容,更好的表达“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致敬中关村变革的力量”这一主题。
团队抽丝剥茧让历史照进现实
党中央高度重视北京创新发展,为总结经验,为北京创新发展更好的前行,项目组通过16个月的社会调查和践行,全面梳理中关村40年的发展史。
一、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全面聚焦中关村40年的发展,深刻梳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
1.改革开放,打开闸门
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从1978年讲起。1978年是中关村的启航之年,这一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一举打破知识分子的禁锢,会议结束后,陈春先踏上了前往美国考察的行程。随后“经济要发展,要搞技术扩散!”“中关村要成为中国‘硅谷’!”的呼声在中关村响起。陈春先创办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播下了中关村的第一粒火种。
随后,闸门打开,中关村涌现出一大批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者,他们将中关村的故事第一次推向高潮,也是他们,为后来者趟出了一条道路,他们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军。
2.科技进步,推动创业
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中讲到:今天的中关村集合了40多所高等院校、200余家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院所、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中关村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搭建了一架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桥梁。
在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第二集中,展示了中关村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发明——联想汉卡、四通打字机、五笔字型输入法和方正汉字系统。正是它们,引领了中国计算机产业的第一次技术浪潮,为中国的信息产业奠定了基石。
这些新发明,新创作不再是锁进实验室里奖牌奖杯,而是切切实实走向市场,中关村用自主创新的产品,成就了区域内企业的地位,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先进科技之间的距离。
3.体制创新,聚流成海
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关村的发展,深刻的阐述了蓬勃发展的创新经济,离不开创新服务的支持。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关村形成“电子一条街”,到1988年国务院批复建设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到199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再到2009年国务院批复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一直处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沿。
在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第二集《此志须向变革传》中,拿出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的批复》的档案,其中有这样一条——新技术企业自开办之日起,三年内免征所得税。第四至第六年可按前项规定的税率,减半征收所得税。
这就是中关村历史上著名的“三减三免”政策,受到了中关村企业家们的广泛称赞。政府从我管你转向我帮你,从我发号施令到我提供服务,从我拦着你到我给你铺路。
正是这样服务思路的转变和政策层面上的探索,使得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在中关村发展壮大,他们聚流成海,形成规模效应,催生了后来中关村的飞速发展。
二、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充分关注中关村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刻探索新时代生产关系的变革,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样本。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转变。在中关村,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尤为明显。
在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第三集《殊途同归成大道》中,描述了互联网大潮兴起时,那种生产关系的剧烈转变——老百姓开始习惯上网,企业家谈业务开始说“电子商务”,记者们在网上为自己的文章寻找材料,制造商在网上为自己的产品寻找买主,海淀区准备建立“数字园区”,宣布政府要在“网上办公”。中国人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迈入了网络文明的新时代。
从PC时代的“四大发明”、到互联网时代新浪、搜狐、百度,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美团点评、滴滴出行、今日头条,这些成长于中关村,适应时代发展的产品无不体现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这个生产力发展带动生产关系变革的过程中,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工业文明相比,都发生了根本性、颠覆性变化,整个社会生态面临着重新洗牌,秩序重建。有的行业将消失,有的行业将被肢解,有的行业虽然存在,但是需要从里到外脱胎换骨。
这给了众多企业家成长的空间,他们在短短的数年间,就完成了从一介布衣到时代弄潮、叱咤风云的转变。他们获得的是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红利,依靠的便是创新。
与此同时,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有益的探索了中关村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上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联想的股改、到新浪的赴美上市、中关村为后来者在荆棘中探索出了一条条道路。这成为了中国其他高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据悉,纪录片后续还将播出两集内容:
互联网+传统领域的融合,让一批企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宠儿。今日头条张一鸣,开创性的用算法整合传统媒体资源内容,为每个用户定制专属于自己的“头条新闻”。王兴,用手机app整合线下商店,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宜的商品。滴滴程维,则通过整合线下车辆,极大提升了汽车的使用率。除此之外,车库咖啡——将天使投资从零售变成批发;旷视科技——将人脸识别推向安防、金融领域;驭势科技——立志在2031年迎来智能驾驶的时代;百济神州——致力于抗癌新药的研发。
而这所有的创新的过程,不乏激烈的商战、政策的讨论、但融合、发展正是这个这个时代的精神。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那是中关村活力的起源。四十年来家国,科技再造山河,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关村,中关村的创新也推动了改革开放。
敬请期待北京卫视11月16日22:20百川合流起大船《中关村—变革的力量》之民生愿景唤醒的产业先锋。11月17日23:08千帆竞渡海天阔《中关村—变革的力量》之创新战略铺开的锦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