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在这十年当中要建成‘华莱坞’……中国电影在面向国际的时候是要吸纳全球的人才来拍中国电影,来拍中国故事,要多种声音、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向全球展现中国的艺术魅力和中国电影承载的价值观和理念以及话语权,未来十年当中更要注重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正值博纳影业即将上市的节点,在一周前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电影强国论坛”上,博纳创始人于冬回忆了这十年历程:“博纳拍了300部电影、累计票房突破600亿、累计获奖超过400个重要奖项、累计出口海外发行超过3亿美元。”
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磊表示“中国电影不会躺平”,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则希望“未来我们能开创70亿、100亿的时代。”他透露,光线目前正在不同阶段运作的电影有70部左右,还有几十部动画电影在规划中。
近日“触底反弹”“复苏”成为关键词:博纳上市、暑期档总票房超过去年,证明观众并未离开影院。国家电影局发放1亿消费券等一系列利好消息,为中国影人注入信心。2022年,迎来《“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电影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的关键期,疫情冲击下,北影节作为“国内首个如期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受到更多瞩目。
昨日,迎来本命年的北影节正式闭幕,其余响仍久久回荡。各大论坛与创投折射出的行业趋势、创作导向,将在此后逐一被验证。
抢票大战背后:线上下融合“整活”
回顾8月13日至8月20日,为期一周的北影节,是如何链接创作者、学术界、产业、市场等各个环节,又留下了哪些高光场面?
满头银发的老戏骨吴彦姝凭借《妈妈!》摘下最佳女主角,成为闭幕当日激动人心的一刻。在最为重磅的颁奖环节,对优秀内容予以肯定,不仅提升了影片知名度,还间接影响着其他影片的创作。
今年北影节“天坛奖”全球报名影片数量达到1450部,总数较去年增长63%,其中国外影片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193部,创下历史新高。最终,共有16部影片入围北京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成为大赢家,一举拿下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
另外,影迷们一年一度的秒光抢票大战再次上演,成为许多观众难忘的一幕。 伴随着“最快售罄”,《航海王:红发歌姬》正式出圈。
除了代表“情怀杀”的《航海王》与代表“经典”的《教父》50周年杜比视界重制版之外,由猫眼、万达出品,青年导演孔大山执导的国产科幻片《宇宙探索编辑部》,凭借豆瓣8.8分的口碑,代表着“国产新片”创作力量,与前两者一同跻身本届展映最快售罄三甲,一票难求,并斩获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两项大奖,为该片进行了有效宣发“预热”。
聚集130多部影片的“影迷盛宴”展映单元,直接勾连市场,一方面折射出北影节的国际化多元色彩、艺术质感、人文关怀,如大师回顾展,带来了规模最大的安哲,囊括“希腊三部曲”“沉默三部曲”“巴尔干三部曲”;另一方面也承载着多层面的影响力价值,传递文化自信。例如在经典修复中《大闹天宫》《茶馆》现身,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和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次联袂推出特展“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单元”,体现出北影节的文化担当与港片情怀。
那么,没有抢到票的观众该怎么办?延续往年模式并进一步升级的爱奇艺“云上北影节”是一个可行的解法。
可喜的是,今年除了规模扩大,线上展映近百部设置9个单元之外,“网络新浪潮单元”更是首次将《目中无人》《草原上的萨日朗》《对立面》《飞吧,冰上之光》等网络电影纳入展映。
另外,北影节“攀登网络文艺创作高峰·网络电影破冰之路”专题论坛上,优酷网络电影中心总经理谷芳芳提出鼓励相对稳定的IP系列化生产,爱奇艺创始人龚宇提到“技术+电影”、人才聚集、资本关注的重要性。爱奇艺还宣布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共同设立网络电影专项资金,均为网络电影精品化转型注入更多动力。
近两年来网络电影减量提质成效明显,题材类型更为多样化,官方对其关注与肯定,将其纳入展映,无疑为网络电影注入了一针鼓励的强心剂。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活动首次纳入北京国际电影节,特设“体育项目专项扶持基金”,继北京冬奥会之后继续点燃全民体育热情,推动体娱大产业的融合。《欧洲云杉》《穿越者》《体操少女》《永恒之火》等来自7个国家的体育题材电影,涵盖滑雪、体操、拳击、篮球、速滑、攀岩等类型,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观众见面。
市场热度已经证明,线上下融合,更能够“整活”。业界关于电影是否应该拥抱互联网的探讨已经持续多年,线上下两种渠道并非非此即彼的矛盾,而是存在共生互补的可能。国外对于电影发行已有诸多探索,不妨尝试更为灵活、能够触及更多观众的渠道方案。
与创作者共舞:创投如何触摸市场脉搏?
之于任何一个电影节,创投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为创作者与市场铺设桥梁,为行业补充新血,并指向未来几年的内容发展方向。正如第十二届北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孔建华所说,“创投路演是电影节魅力和活力的象征,创投路演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投射出品牌的影响力和投资人的信心、创作者的人气。”
《春江水暖》《一个和四个》《平原上的夏洛克》《日光之下》等多部优秀国产片,均是由北影节创投孵化而来,顾小刚、徐磊等青年电影人也在此得到了成长。
今年的北影节创投环节,依然有着不少惊喜。著名导演尔冬升任项目创投评委会主席,英皇电影制作及项目发展总经理梁琳,演员张雨绮,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无限自在文化传媒董事长朱玮杰担任评委,为有潜力的项目及时诊断、开出药方,帮助其平衡艺术性与商业性,从而推动产业实现自我造血。
素以严格著称的尔冬升,将自己对项目故事、投资、阵容等多个方面的指导和经验倾囊而授,帮助项目更好理解商业逻辑。如针对《海错图》项目团队对受众“9到99岁”的泛化定位,一针见血地提出,动画电影的市场分得非常精密,导演要了解行情,“你要去做这件事,一做就是三年的时间,要提前了解好受众群体。”对于想法过于繁杂的项目,则指出“你在故事里放进去的东西太多,要聚焦,要想清楚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亚宁认为,文艺电影的成本相对较低,回归到合理区间是非常好的现象,回收成本会更容易,“作为平台或者电影商业出品方也会更感兴趣”。斩获本届项目创投“特别荣誉”和“最佳原创剧本项目”的《晚来天欲雪》,将视角投向老年女性群体,成为最令评委们赞赏的故事。
线上基因同样体现于创投环节中,14个入围洽谈环节的项目将与17个入围终审路演的项目一同亮相于北京国际电影节“云北京市场”。通过资方线上交流或视频洽谈,“带一个故事来,换一部电影走”得以打破时空束缚,增加创投项目“顺利出生”的几率,有了更多触达市场的可能性。
创投之外,得以直接对话著名影人,汲取创作心得的大师班受到青年创作者们的青睐。今年,北影节大师班行至第三届,李雪健、柯文思等分别举办北影节大师班。
另外,今年延续了青年导演的选拔培训与实拍,从海内外333位报名者中,选出了12位创作者入围第二届青年华语导演创投训练营,与监制团对谈剧本的创作细节,最终胜出的创作者由专业导师带队,实现一次从理论到实操的全流程化电影创作,当中呈现出华语电影的“薪火相传”。
重重压力挑战下,中国电影依旧有着生生不息的韧性。下一位“未来大师”,或许就存在于这些青年影人当中。
综上,我们看到,作为电影工业的全方位见证者,北影节交出了一份完整的答卷。12岁的北影节,越发从容与成熟,也让外界对下一届有了更多期待。